日期:2006/11/06 04:09 記者: 黃庭郁/台北報導
「水桶腰」與糖尿病間的關連已獲證實。衛生署接受醫界建議,修改預防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定義,改以「腰圍」取代BMI(身體質量指數)作為診斷準則,男性腰圍九十公分、女性八十公分為警戒界線。
改用腰圍做指標,是否讓國內代謝症候群患者大幅增加?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組長徐瑞祥表示,診斷準則同時下修空腹血糖值,從一一○修正為一○○,從嚴認定糖尿病前期,評估後認為代謝症候群人口應與現在掌握的十五%相去不遠。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昨天舉辦「九十五年代謝症候群防治工作手冊研討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肥胖醫學會等醫學會,一致建議衛生署應修改現行診斷準則。
三總社區醫學部教授祝年豐表示,臨床已證實,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代謝症候群診斷等於預防關鍵。醫用營養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國晉指出,臨床診斷代謝症候群指標包括腰圍或BMI、血壓、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與血糖等五個。但越來越多研究認為,看腰圍比看BMI更直接預測糖尿病罹病風險。祝年豐說,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建議腰圍與BMI擇一,但世界糖尿病聯盟、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指引等,都認定腰圍是較好的監測指標,建議衛生署修改。
依亞洲人平均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九十公分、女性不超過八十公分,做為預測罹患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的警戒標準,應較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