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更年期新鮮人的備忘錄
(2007/06/05)



我們並不會因為更年期是個司空見慣的議題,就因而忽視它的存在。因為,每年,總會有更年期的新鮮人,在自身進入更年期時感到驚慌無助。

文=黃炤宏 

「更年期」不是個新鮮的議題,如果妳活得過久,更年期就會在年齡的大關處等著,用一些身心的現象提醒她的存在。

然而,我們並不會因為更年期是個司空見慣的議題,就因而忽視它的存在。因為,每年,總會有更年期的新鮮人,在自身進入更年期時感到驚慌無助。對於更年期,「鐵達尼號」女主角講的話還真是對:「聽別人講的,和妳親自在那裡,感覺完全不一樣。」如果妳真的是更年期的新鮮人,會有船快要沉沒滅頂的恐慌感嗎?聽說某些女性真的會有。

說不定青春尾巴慢慢消逝的當兒,妳就開始留心更年期的種種資訊了,對熱潮紅、盜汗、失眠、骨質疏鬆、視力減退、陰道刺痛、情緒化……等,我們如果把這些症狀重複告訴妳一遍,妳會覺得自己不孤單,心情會好過一點嗎?

提到更年期,婦產科醫生、報紙醫藥版和健康類雜誌,甚至隔壁的歐巴桑都會塞給妳一大堆病名,建議妳吃藥、補充女性荷爾蒙;好像活到這個歲數,人就要跟病啊藥啊結親家,一點也離不開這樣的命運。

還有一種司空見慣的心態,即惋惜、哀怨著青春美麗的消逝。幾年前有醫院和藥廠聯合發起更年期關懷月活動,還舉辦票選「更年期美女」活動。現為立委,當時還是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的黃淑英就撰文,說此活動如「難以承受的重」、「到了老年,還要和美女糾纏不清。」

如果妳真是更年期的新鮮人,對台灣社會環繞著更年期的種種迷思,應該有些印象了吧。好,我們來說「潮紅」,當做這篇備忘錄的開始。

潮紅,早知潮有信……

曾有女性形容潮紅,就像坐在火上,但體內溫度並沒有改變。事實上,升高的是皮膚的溫度,典型的案例會升一到二度,雖然潮紅的間距多半很短,但滋味絕不好受。

在國中教書的溫麗雅體驗到生平第一次潮紅時,才四十來歲,當時她正在開車,女兒坐在鄰座,突然間她覺得一陣不舒服,從胸口發作,她還以為自己心臟病發作,女兒趕緊打119。但當救護車趕來時,潮紅的症狀卻已悄然離去。

隨著更年期來到,有些女人已漸習慣潮紅症狀,還是有許多人,始終擔心著潮紅這個不速之客會影響到她們的作息。專家建議,要是妳擔心工作時潮紅忽現,最好在辦公室裡準備好一套包含濕紙巾、乾淨胸罩、內衣或T恤、小瓶香水,和一個可以放換下來衣物的塑膠袋,以備不時之需。

失眠,今宵夜露涼……

更年期到來,對身心的折磨和愈來愈濃的疲憊感,常常剝奪妳的睡眠,讓妳知道什麼是「夜未眠」的滋味,在前一個生命階段,這是從沒有聽過的事。妳不要再把今晚睡不睡得著,當做一種運氣,也不要以為自己就得束手無策,清醒到天明。首先,試著將臥室單純化一點,臥室僅供睡覺和其他親密行為,不要在臥室看書,把電視搬出去,不要講電話。睡覺前,最好能有一段緩衝緩和的時段,不要以為洗完澡、敷完臉,上床喊一二三就能夠神奇入眠。

如果初階段,妳常要因為潮紅而起身,換條輕一點的棉被,收起法蘭絨睡衣,換件高科技質料,不會吸了濕氣而覺得難受的睡衣吧。視需要準備一台小電扇,但放在自己睡的這一邊,不要打擾到另一半的睡眠。

關於睡眠的環境,許多女性往往忽略光線(或黑暗)對睡眠品質的影響。在外貿公司工作的陳小姐,從小和媽媽睡在一起,一直到小學五年級才自己睡。小時候媽媽跟她講一個故事,說睡覺時留一盞燈,才不會被鬼找上門。陳小姐已經三十七歲了,卻牢牢記得這個故事,結果鬼一次沒有找上門,連帶瞌睡蟲也跑了。後來有位從事女性醫學的朋友告訴她,有人會對光特別敏感,即使液晶鬧鐘的微光都可能影響到睡眠。朋友建議她,試著睡前一、二個小時前,關掉從床上可以感覺到的光,如果想留一盞燈也沒有關係,但試?轉移光源,不要直接射到臉,看看問題有沒有改善。陳小姐做了這點小改變後,情況果然有明顯改觀。

性生活,松風吹解帶……

女性進入更年期,月經停止周期來臨,連帶,許多人總擔心會跟著失去性慾,或對丈夫的性魅力,正如一位中年婦女悄悄地表白:「丈夫已不再跟我做愛了。」其實,研究文獻裡並沒有真的證明這樣的疑慮過,反而有研究證實,在更年期歲月持續擁有性生活的女性,較少會有性器官與性的問題。從生理上尋求解釋,擁有較多性生活,性器官的血液流動較佳,也能減緩陰道乾澀的常見症狀。會陰部的肌肉也會由於固定的性生活,得到活動的機會。

其實,更年期女性擁有性生活,除了生理機能保持旺盛力外,對心理的機能也有莫大的鼓勵。由於持續性生活,妳不再覺得自己將由於年紀,而與做為一個女人的魅力脫鉤,仍能保持著自信。

澳洲性學學者Lorraine Dennerstein 曾經提過一個讓許多人為之著迷的研究。她發現有一群人數不多、聲稱日日有性活動的女性,在做臨床實驗時,不管分配到那一組,從不會報告說有陰道的問題。其他研究者也有類似的發現。

並不是說,更年期的女人要在次數上爭短長,而是要對性保持著正向的態度,不因年紀而消退;不過,年紀增長,兩性的性慾都會降低,性的動作和技巧必須更直接、集中,才能達到年輕時的喚起狀態。

情緒,自己要善待自己……

我們其實更關心更年期女性的情緒狀態;有些女性在五十歲以前,自承「神經粗得像鐵絲」,但過了五十歲,也沒有明顯的創傷事件,卻一下子就出現恐慌症、憂鬱症的典型症狀,開始吃藥、病情發作、吃更多藥的循環命運裡。

李太太沒有上班,多半時間都花在照顧先生、子女,打點家事,當恐慌症開始出現時,其實症狀已經非常嚴重,她想到的方法就是吃藥。事實上,當妳覺得有些煩躁、常常精神飄逸不能集中、不能做決定、頭痛、失眠、吃東西胃口缺缺時,就得開始注意自己的狀況了。如果情況還不算嚴重,不妨增加運動量,讓生活多點明亮光線,多從事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如果這樣還不夠改善狀況,不要客氣,去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吧,通常醫院的家醫科是個不錯的起點,先給妳的身心狀態做個綜合的評估。當然,若已有特定的症狀,現在的婦產科多半已將更年期的診療納入其中。目前健保局架設了「家醫整合照護專屬網」,可供有需要的人上網查詢資訊。

雖然更年期並不是一個新的議題,相關的資訊也可在許多地方找到;然而,每年都陸陸續續有人加入更年期的隊伍,我們不能假設,每個人都已充分瞭解資訊,也不可能透過紙面的單向傳達,就能夠知道妳的真實需要;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得靠當事人的自覺與警覺。更年期並不是一堆病的總和,或僅僅靠吃藥就能減輕症狀。台灣的女性團體早就提到,我們有將更年期過度醫療化的傾向,然而,更年期更應該是人生生長過程的一部分。

最後,謹記台安醫院主持更年期婦女團體的周輝政醫師的一句話:「更年期用藥僅是更年期問題的一小部分,家人的支持和本身的成長更是重要。」



網路資訊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