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高齡化趨勢的發展,掌握全球最豐沛資金、雄厚財力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開始陸續屆齡退休,高齡化社會及慢性病患人數快速增加等因素,將使得電子醫療市場前景看好。

【文/陳堂麒】

戰後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出生者)是人數最多的一個世代,控制全球40%可支配所得與77%的私人投資,並引領全球政治、經濟與消費的趨勢。


隨著全球高齡化趨勢的發展,掌握全球最豐沛資金、雄厚財力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開始陸續屆齡退休,高齡化社會及慢性病患人數快速增加等因素,將使得電子醫療市場前景看好。


2010年 全球醫電市場規模將達900億美元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數據指出,2020年,全球超過60歲以上的銀髮族,將占全球人口數的15%~20%,再加上少子化現象加溫,逐漸衍生出許多醫療照護方面的問題。


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組長王雅各表示,未來,若能透過醫療電子進行居家醫療照護,不但能減少高齡化、少子化趨勢對社會、家庭的衝擊,更能衍生出龐大的需求市場和商機。


根據Espicom調查顯示,2005年,全球醫療產品市場規模約1,562億美元,其中,醫療電子產品市場規模為700億美元。2006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產值達1,831.7億美元,其中,以醫療電子為成長最快速的領域。預估2010年,全球醫療電子市場規模將達900億美元。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各國無不積極推動以居家式、社區式為主的照護服務模式,利用遠距監控的方式,建構 e 化的醫療照護服務。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使得遠距監控在醫療照護上,逐漸扮演重要的角色。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行政院在96年3月通過「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預計未來10年內,將投入817億元推動產業的發展,並建構國內長期照顧制度,可說是僅次於國民年金的大型社會福利計畫。


資策會MIC調查指出,預估2015年,全球健康照護產業的產值,將達5970億美元,而台灣的健康照護產業的產值,亦高達180億美元,


促進醫電產業發展 提昇產品品質與技術層次


王雅各表示,經濟部工業局為促進國內醫電產業發展,提昇產品品質與技術層次、增加國際競爭力,特別委託工研院醫材中心舉辦「智慧型醫療電子產業」研討會,希望透過一連串輔導計畫,協助國內ICT廠商、醫電廠商、電信或系統廠商,共同發展新興的智慧型醫電產業。


在2008年11月6日所舉辦的「智慧型醫療電子研發成果發表會」邀請多位產業界代表與會發表演說,並有來自工研院醫材中心、量測中心、電光所、自行車中心、欣技資訊、精密機械中心等機構,發表最新的醫療電子研發技術及多項前瞻技術成果。


同時,邀請產業分析師,提供最新一手的市場情報資訊,並分析醫電產業進入門檻與發展的契機,希望能促進產業交流與異業結盟,加速智慧型新興醫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自行車暨健康科技研發中心主任陳中杰表示,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是兩種高齡人口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容易造成患者平衡失調及行動不便,造成照護的家人非常龐大的精神負擔。


透過e化資訊 提升照護品質 節省30%醫療成本


因此,研究團隊便利用多種智慧感應的技術,搭配人體生理反應等訊號回饋,透過高齡者的肢體律動、再經由互動軟體、進行患者能力評估及訓練處方,希望能提高患者進行醫療訓練的意願與動機、縮短復健的時間。


該套設備開發成本低、可直接應用於諸多機械式的物理治療器材的互動介面,如:平衡訓練器、上肢訓練器、下肢訓練器椅訓練器等。


根據的臨床研究顯示,虛擬實境訓練有助於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動、靜態平衡,也使雙項任務的執行不至於退化,可以說是非常良好的復健訓練儀器。


由工研院所研發的家用心電圖監視器,是一低價的智慧型家庭用EKG監測器,為照顧年長者和預防老年心臟病血管疾病突發風險,讓亞健康病患隨時方便操作、使用心電圖機,透過定期量測及早發現、預防疾病惡化、縮短救治時間50%。此外,透過此系統提供的e化資訊,可提升照護品質,節省醫療成本30%以上。


同樣也是由工研院醫材中心開發設計的『生命監測指環』,外型類似「手指環」,該項產品方便配戴於年長者手指上,內裝感應器、可偵測其基本生命徴象,包括:血氧濃度、脈搏及按鈕等。


追蹤生理狀況 建構年長者安全管理


年長者身上配戴的裝置,如測得不正常數值時,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電話發出緊急求救訊號,傳到醫院端的緊急監控系統平台處理。


工研院醫材中心經理王建勝表示,該項產品最大的特色是可作為隨身飾品,簡單操作、長期量測、低耗電量;可追蹤生理狀況,做為年長者的安全管理;亦可即時追蹤異常的生理訊號、心跳,當生命徵象超出設定數值,會持續發出警報。


自行車中心主任陳淳和介紹其研發的紅外線步態偵測系統,該項步態顯示畫面,能即時顯示步態資訊,此外,還具有顯示跑步機資訊的功能。跑步機資訊方面,一般提供有時間、速度、距離、卡路里、傾角等功能。


該項研究是提升商用或物理治療等級的電動跑步機之附加價值與多功能性,使在醫療器材領域中,技術門檻較低的電動跑步機有機會進一步升級,且成本增加不多,除了可與醫療器材廠商合作之外,也可與欲跨入醫療電子產業的異業廠商合作,增加物理治療相關器材廠商的競爭力。


在醫療照護產業面的應用方面,該項研究成果可以推廣至各個物理治療院所、老人照護產業、社區照護產業等,使醫療資源更充分運用與普遍,使有行動障礙的民眾復健更方便,不需要從大老遠的地方至大型醫院就診。


結合體質優異的電子業開創另一頁台灣奇蹟


精密機械中心副主任謝尚斌介紹自行研發的回饋式自動餵食系統,他指出該項研究計畫使用監測帶貼縛於患者身上,藉由患者呼吸過程或心跳脈搏的跳動,促使監測帶內的感測器啟動,以偵測患者的呼吸頻率或脈搏的跳動。


當呼吸頻率或心跳過快,即代表可能餵食過程中産生不適,此時,控制系統將立即傳送訊息至蜂鳴器或警示裝置,以通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


另外,精密機械中心亦著手研發穿戴式活動暨跌倒辨識遠端通報系統,其利用RF無線傳輸技術(933 MHz之RFIC)提供包括:無線傳輸、無線互連軟體協定的完整功能,由於其超低功耗特性,特別適合應用於攜帶式的醫療產品上。


據悉,目前包括:廣達、鴻海、奇美、台達電等大廠都相繼投入醫療電子產業,希望為低毛利的電子業開創另一片新藍海。


王雅各表示,台灣製造業不但品質優、速度快、運作靈活,還可以快速大量製造、降低成本,有助於打開市場、加速產品的普及化。而資訊電子大廠可以挾最擅長的晶片設計、系統整合、微小化等優勢,投入醫療電子產業。


共同打造醫電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公會理事長陳濱強調,台灣現在在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的市占率仍不到1%、約19億美元,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尤其,醫療電子產品約占醫療器材產值的60%,相較國外的40%,更凸顯我國在醫療電子產業的優勢。若能結合我國體質優異的電子產業,相信有機會開創另一頁台灣奇蹟。


工研院醫材中心副主任李國賓指出,醫材中心以研發小型醫療器材為切入點,開發符合未來市場需求的新型居家醫療器材;同時,建立測試驗證平台,結合遠距醫療照護服務,加速商品化。希望促進國內醫電產業發展、共同打造醫電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12月號》】



主持人
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12月號


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