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關於癌症的診斷與治療不斷在進步,但在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殺手:乳癌,絲毫沒有停下腳步;依據衛生署今年最新的統計:台灣女性乳癌新病患92年為5325人,93年為6176人,94年6593人,而預計95年將破7000人大關。換言之,女性乳癌病患在台灣每年的新病患人數,以每年增加500人的速度在進行,侵蝕我們女性同胞的健康與生命。女性乳癌發生率逐年攀高,目前已達每年每10萬人口中有59位婦女發生新診斷的乳癌;換言之,每年每1700名婦女,就有一名被發現罹患乳癌;大致推算,每15位台灣婦女終其一生就有一位會得到乳癌,對女性同胞而言,的確是莫大的威脅。
由於乳癌發生的原因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遺傳、飲食生活習慣、生殖週期史等,但這些原因在現代西化社會都不容易加以預防,因此防治乳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於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前衛生署的乳癌篩檢政策是針對50~69歲的婦女,每2年免費給付一次乳房X光攝影。然而這樣的篩檢方式會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台灣女性乳癌發生年齡的中位數(或可稱為平均)是50歲;換言之,大約有一半的台灣女性,乳癌是在小於50歲時發生;根據衛生署今年的統計,25~44歲發生乳癌的個案數在民國93年是1821人,粗發生率為每10萬人每年48.8人。因此若依政府的乳癌篩檢政策,有一半的年輕乳癌婦女是沒有辦法由現行篩檢政策上「被動」的早期發現。而且,今年由衛生署公佈的資料中,台灣目前50~69歲的婦女,2年內曾做過乳房X光攝影的比率不到15%;這雖然比去年進步許多,但離理想仍有極大的差距。而這個差距需要政府、懷抱社會責任的民間團體,加上女性同胞的健康意識提升共同來改善。另一個長久困擾國內乳癌篩檢政策的問題是篩檢工具的敏感性:乳癌X光攝影對台灣的婦女,確實比較適合大於50歲、停經後的婦女來檢查。而小於50歲的婦女,因為乳房組織較為緻密,乳房X光攝影的敏感性一般而言較差。相對的,乳癌超音波檢查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乳房超音波檢查的費用較乳癌X光攝影檢查昂貴,費時亦久,較不符合癌症篩檢的經濟效益。因此,針對台灣小於50歲的健康婦女,若能有團體幫助他們每一~二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就能多少彌補在這方面的缺陷。
在現在這個兩性平等的時代,小於50歲的婦女,在社會或家庭都處於事業、地位的最高峰,健康的呵護絕不可少。在女性5大癌症之中,第二位的大腸直腸癌可以糞便潛血反應做篩檢,相對簡單許多;第3位的肝癌除了定期抽血及肝臟超音波檢查外,目前由於B型肝炎疫苗的廣泛接種,預期未來肝癌的發生率會大量減少;第4位的肺癌則需要我們婦女同胞戒煙,這就可減少90%的肺癌發生;而第5位的子宮頸癌除了定期子宮頸抹片外(篩檢率已達68.3%),目前也已有子宮頸癌疫苗問世,將來勢必可減少其發生。因為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療的效果最好;根據統計,台灣婦女乳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85%,遠高於其他4大癌症。因此,第1位的乳癌的早期篩檢實在需要我們大家更多的努力。十月是乳癌防治月,希望藉由防治活動的推廣,加強一般婦女朋友呵護自我健康的教育,做到「三點不漏」(乳房、子宮頸)。
在乳癌防治的發展上,除了傳統手術治療、化學治療、與荷爾蒙治療的不斷精進外,一些標靶治療藥物的治療研究、及使用基因分析(微距陣列分析)來區分病患所需接受之最適當治療,已在現在與未來將乳癌的治療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乳癌已不再是絕症,我們在此謹提醒台灣所有的婦女朋友注意呵護自己的乳房健康,大聲向「乳癌」說不。
【撰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主治醫師 趙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