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其實身處在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周遭布滿的各種病菌、病毒及微生物,均非等閒,都可致命,但我們還是存活下來。本屆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得主獲獎的重要原因,就是該研究揭開「人體免疫」之謎。
當微生物入侵時,史丹曼發現,類似「前哨探子」角色的樹狀突細胞便會發出訊號,「敵軍來襲!」從而啟動體內大軍,如巨噬細胞,不管三七二十一,吃掉所有來襲敵軍,殲敵於灘頭。這就是所謂的「先天免疫系統」。
但是,總有能突破或穿越第一道防線的敵軍,這時,就會喚起第二道防線,就是體內的淋巴系統的T細胞及B細胞產生抗體殺敵;霍夫曼最早從果蠅體內發現,有守門(toll)受體蛋白,可辨敵我,才不會誤殺友軍;這種辨認方式靠的多是過去的交戰經驗與記憶,就是所謂的「後天免疫系統」。
台大醫學院免疫研究所長許秉寧形容,如果B細胞和T細胞是精銳的飛彈和大砲,樹狀突細胞和巨噬細胞就是在前線打仗的哨子和尖兵。
如果樹狀突細胞在不該活躍時過度活躍,或是認友為敵,反過來攻擊正常的細胞或組織,就是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過敏性紫斑等。
這一連串發現,解開許多免疫學的謎,對疾病治療有更大的助益。抗病如抗敵,可能賴友軍支援或自力更生。前者如吃抗生素、開刀等,針對該種疾病特質「對症下藥」。但若不是那麼了解疾病特質、或無特效藥時,我們也可以透過上述免疫機制,喚起體內免疫大軍,殲敵於體內;疫苗,就是最好的運用。
此外,科學家也可人造樹狀突細胞,以模擬藥物,看那種藥物夠魅力,可引起這哨子尖兵的注意,作為新藥篩選及開發的平台。
【2011/10/04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