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競爭力 來自員工健康管理
擁有私人健康管理師聽來是富人的玩意兒,但透過IT產業的進步以及各項資源的整合,企業員工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不花一毛錢也可以享受到這項個人化的服務。
文林佩芬 攝影鄒褔生
一般健檢被視為企業對員工照顧的福利,但健檢完之後的追蹤、改進,卻往往「隨人顧性命」,大多數人要是不病不痛,報告上的紅字就往往隨「人性」逐流,也都「睜一隻眼避一隻眼」不管了。
但是萬一病發,企業、個人與保險往往會付出更龐大的代價。因此,設計一套更積極有效的健康管理制度,才能為企業主、員工、健保制度或保險公司定義的「預防醫學」下一個三贏的註腳。
要三贏,工研院服務業科技應用中心在今年直接找企業來試行「企業員工健康促進管理」方案,嘗試用國內第一個整合醫療、衛教及IT資源創造出來的新服務模式,來替這類遠距醫療服務業發展的最大關鍵——「誰會買單?」找到最佳答案。
服務業科技應用中心主任李克勤表示,這個方案整合了營養師、衛教師、體適能管理師及醫護人員,透過軟體平台,以個人為中心,針對個人健康改善目標,由專業團隊擬定改善計畫及個人運動日誌,由健康管理師定期追蹤、電話訪談、提醒用藥或諮詢,並舉辦系列健康促進及慢性病專業講座,年終則以健康成績單評估個人整體改善情況,並結合公司HR績效制度,提高員工的配合度,才能有效達到個人
健康進步的指標。
李克勤進一步說明,健康這種「不急但是很重要」的事情,常常得面對「人性」的挑戰,很多員工都知道要運動、飲食要控制,但如何在工作和個人之間抉擇並持之以恆,讓健康的生活模式變成一種習慣,才是重點。
企業為什麼要買單?
美國紐約大學對世界500強企業的研究指出:企業的「有形資產」已從70%左右下降到15%左右,取而代之的是 「無形資產」——企業員工。企業員工工作效率、工作熱情所創造的價值高於有形資產。
另根據美國J o u r n a l o 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JOEM)2003年數據顯示,對企業主而言,員工健康而產生的隱形生產力成本(如請假所衍生的行政、代班,員工對工作滿意度降低、客戶滿意度降低以及產品品質可變動性提高等等),是實際發生醫藥費用的兩倍。
李克勤強調,企業培養一名主管不容易,一旦病倒,對企業及個人都是很大的損失。因此,關心及照顧員工健康,就是延長公司長期的競爭力。這樣的方案,讓員工福利差異化,提升了企業形象與好感度。
美國市場商機驗證
疾病管理是美國保健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因為各公司竭力想控制日益飆升的健康保險費用。在美國的醫療支出中,有近三分之二是由慢性病所致。許多病人沒能遵照醫生開出的療法,造成不必要的病假和住院,致使醫療支出膨脹。
自1997年以來,美國的健康成本平均每年上升12.5%,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比其它任何國家都高出近三分之一。這個負擔有很大一部分落在那些為員工提供健康保險的大公司頭上。
李克勤以知名的健康管理公司Matria Healthcare為例,有60多家美國公司僱用了Matria來管理他們員工的慢性病,其中包括可口可樂、大陸航空和IBM。
在與Matria簽約後的第一年,IBM的保健成本降低了4.5%,節省了2,520萬美元。在Matria專攻的那些慢性病上,開支下降了逾14%。Matria專門從事五種花費最高的疾病的管理——糖尿病、呼吸系統紊亂、心臟病、癌症以及背部疼痛。顧客可以選擇
想讓該公司對付的一些病狀,這取決於哪些病狀在員工中最為普遍。參加Matria的疾病管理項目是自願的,但目標員工中有80%的人選擇參加。
除了一般企業, 製藥公司也開始採用疾病管理,輝瑞和先靈葆雅這兩家公司都聘請了Matria,幫助病人學習怎樣更有效地使用藥物。Matria也逐步從疾病管理向疾病預防領域拓展,旨在透過解決不健康飲食、吸煙和濫用藥品等致病原因,來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
有趣的是,Matria的客戶IBM也許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在2005年10月宣布和 Matria合作,為日本保險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站在保險業者的角度,健康管理將被視為加深與顧客關係的一種途徑,更何況在高齡化的社會,建立自己的疾病管理能力,對營運或形象上都是正面的支持。
創造新型服務業
各國國情不同,但預防保健趨勢毋庸至疑。台灣近年來有許多業者開始規劃搶食企業員工健康促進管理這塊即將成型的市場,如啟新健康診所、榮新健康診所、媚婷峰集團、智融集團、蒲太資訊、前進國際,以及亞力山大規畫研議中的樂活健康事業。工研院服科中心推估國內的「企業員工健康促進管理」市場早期約有81至163億元的規模,成熟期則約有201至403億元的市場。
工研院服科中心近期試行的「企業員工健康促進管理」在國內算是首創,累積出來的經驗將可以作為國內相關產業推動的參考,「這是一個新的服務業!IT、醫療、健檢和健身中心都是既有的產業,但透過一個新的平台和模式串連起來,有可能創造一個新的產業。」李克勤指出。
這個計畫符合趨勢大師麥可波特對於健康照護產業的多項觀點,也希望獲得更多企業主的認同。畢竟,台灣已開始走向「價值創造」而非「價格競爭」。隨著這項趨勢的興起,未來最搶手的行業有可能就是這些產業週邊相關的,例如:衛教師、體適能、營養師??等等。這大概也是這項新型服務業興起所創造的另一項就業效益。
摘自工業技術與資訊 190期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