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益菌TCELL-1可抑制克雷白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屬於革蘭氏陰性腸內菌-金黃色葡萄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14株害菌

赴中感染罕見抗藥性菌 壯漢引發肝膿瘍 險丟命

自由時報 日期:2008/10/17 04:0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三軍總醫院日前接獲一名經常往來中國、台灣間的肝膿瘍患者,因感染的克雷白氏桿菌具有罕見的抗藥性,醫師除了進行肝臟穿刺引流,還配合使用「藍波級」抗生素,他的病情才獲得控制。


由於中國地區醫院內有不少這類抗藥性菌,這名患者沒去醫院也遭感染,醫師提醒應多加留心;此病例報告並發表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期刊。


三軍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林永崇指出,這名39歲的患者先前因為間歇性高燒、輕咳,以及右上腹疼痛就醫,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見圖,記者洪素卿攝)發現有肝膿瘍。


經穿刺引流以及頭環孢素抗生素治療,患者仍然出現間斷性發燒,細菌培養結果顯示,患者感染的是具有乙醯胺?抗藥性的肺炎克雷白氏桿菌;醫師改給Carbapenem藍波級抗生素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


林永崇指出,肺炎克雷白氏菌除引發肺炎,還會造成肝膿瘍或是眼內炎,在台灣,有7成8的化膿性肝膿瘍是該菌所致。也有不少患者因為視力受損就醫,才發現是感染了克雷白氏桿菌。


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身上找到的乙醯胺?抗藥性肺炎克雷白氏桿菌,在臨床上多是屬於院內感染細菌;在中國,約有5成院內感染的肺炎克雷白氏桿菌有這類抗藥性。但該名台商病發前,並未前往醫療院所,顯示這類抗藥性菌很可能已經出現在當地社區,民眾應該特別注意。


台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馮長風指出,社區型克雷白氏菌是常見的腸內菌,台灣超過5成民眾的腸內帶有這種菌,但除了酗酒、糖尿病或是免疫低下等情況外,一般不會造成感染。


馮長風表示,該名患者不是在醫院遭到感染,確實是社區性患者,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親友、家人從醫院帶出來的院內菌株,因為日常生活飲食接觸而造成感染。一般來說,這種感染機會可以透過改善飯前、便後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而避免。


但若非如此,而是這種抗藥菌株已經存活在非醫院環境中,就真的需要特別注意。


「醫」點靈小辭典


肺炎克雷白氏菌 醫院最多


肺炎克雷白氏菌有77個分型,存在於人體的呼吸道或腸道,是院內感染常見菌種。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此菌會從呼吸道或腸道,移動到肝臟、血液,因此引發感染,導致肝膿瘍、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


肺炎克雷白氏菌主要感染對象為60歲以上族群,若患者引發肺炎,死亡率可高達5成以上;引發肝膿瘍死亡率約在10%以上。


肺炎克雷白氏菌造成的眼內炎、肝膿瘍比例在台灣相對比歐美等國家都高。一般認為,這是因為有兩種在台灣常見的菌株,其外層的「莢膜」特別厚,嗜中性白血球吞噬它,卻不能消滅它,反而帶著它到處跑,跑到眼睛、肝臟,因此引發眼內炎、肝膿瘍等遠端轉移的原因。 (洪素卿)


肺炎克雷白氏桿菌 台灣肝膿瘍病例獨特感染病源

⊙記者/羅碧

  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原本存在於人體小腸內的「肺炎克雷白氏桿菌」竟成台灣人獨特的感染病原,不僅肝膿瘍病例增多,此菌還會引發眼內炎、腦膿瘍、菌血症、肺栓塞、肋膜積水等嚴重併發症,值得注意。

  三總感染科主任張峰義昨指出,雖然各國都可見肺炎克雷白氏桿菌感染病例,但是國外感染人數一年只有個位數,台灣卻每年發現好幾十例,研判可能是因為台灣的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菌株的血清莢膜分型的第一、二型的莢膜厚,以致於白血球無法吞噬此菌所致。

  張峰義指出,感染肺炎克雷白氏桿菌可能出現發燒、咳嗽、血壓不穩、心跳快、呼吸喘、腹痛、白血球上升等症狀,如果查不出病因,而患者若又有糖尿病時,應高度懷疑是感染此菌引起。除了給予抗生素治療外,必要時,應做引流。

  此菌可怕之處在於,有五%至十%的患者會發生眼內炎、腦膿瘍、腦膜炎、肺栓塞、右側肋膜積水、少數會化膿,有的病例為肌肉、臀部感染。

  目前只知道有一半感染此菌患者有糖尿病患,但是仍有一半是發生在健康的年輕人身上,因此只有靠患者及醫師的高度警覺,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聯絡電話
原生益菌TCELL0982678253 Doris



原生益菌TCELL-1可抑制克雷白氏肺炎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