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吃了就吐 胃食道逆流搞鬼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8.10.17 03:06 pm
喜歡喝咖啡、汽水可樂,或是工作繁重,用餐不定時的上班族可得小心!工作壓力沈重的黃小姐,最近一年多來,用餐後就反胃狂吐,越來越瘦,起初還被懷疑是厭食症,確診後,才知是胃食道逆流。
29歲電子新貴黃小姐,由於工作繁忙,用餐不定時,常將用餐時間往後移,等到餓暈了,就大口大口地吃,以節省吃飯時間,去年用餐之後,立刻反胃狂吐,吐完又感到飢餓,想吃東西,反覆循環下,導致愈來愈瘦。
因為體力不支讓她對工作無法投入,一度還被公司主管懷疑她罹患了厭食症,同事們還私下批評她,就是愛漂亮,才會自行催吐,讓她承受更大的壓力。
經醫師確診之後,她才知道自己痛苦許久的嘔酸、反胃、火燒心、胸悶、餐餐「抓兔子」,竟都是胃食道逆流(GERD)的典型病徵,但由於自己疏忽,才會延誤就醫。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李宗熙表示,許多電子新貴或是上班族忙於工作,做什麼都很急,連用餐也非常趕,加上三餐不正常,喜歡喝咖啡、可樂,而這些都是引發胃食道逆流的主要原因。
李宗熙指出,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非常多樣,從胸口灼熱、酸水逆流、胸痛、胸悶、聲音沙啞等典型症狀,到咳嗽、氣喘、胸悶等非典型症狀都有,以致民眾出現這些症狀時,不知求助於哪個門診。
臨床上就有不少胃食道逆流患者是從心臟科、胸腔內科轉介至腸胃科,因為患者覺得胸悶、胸痛,以為心臟出問題,或是因為氣喘,而尋求胸腔內科醫師協助,接受許多檢查,查不出病因,最後才到胃腸科求診。
治療方面,多數輕微患者可以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改善症狀,例如,少熬夜、不吃消夜、少喝咖啡、可樂,以及不吃油炸、過甜、過辣等刺激性食物。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就得靠質子幫浦抑制劑或制酸劑來治療,效果遠優於一般治酸劑,但藥物治療如果無效,就需考慮外科手術。 【2008/10/17 聯合晚報】
----------------------------------------------------------------------------------------------------------
台北榮總腸胃科主治醫師-張扶陽醫師
據估計,約10至15%成年人曾有過明顯逆流症候,其中一半以上因此而求醫。一般而言,患者仍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40歲以上機率更高,且男性多於女性,但現今20幾歲的年輕女性病患並不在少數。
胃食道逆流症的原因眾多,許多患者真正病因不明。乾眼症者唾液少較可能易發此症,硬皮症患者因食道蠕動能力較差,極易合併逆流症。年齡長者合併膈疝,賁門閉合不攏,酸水極易倒流。而各種原因的胃排空障礙病患因胃酸滯留時間過長,也極易形成胃食道逆流症。
此外,肥胖、某些食物、藥物若影響到胃排空,下食道括約肌張力以及食道蠕動清除能力不足皆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之成因。無論病因如何,造成逆流症狀最主要的傷害是胃酸,因此最佳的治療是嘗試去除胃酸逆流因素,可獲得九成以上症狀緩解及病灶治療。
胃食道逆流症最常見的症狀是胸口灼熱,即所謂「火燒心」,其次是湧酸感,其他常見的症狀有嗝氣、胸痛、上腹漲。胃食道逆流症也是氣喘成因之一;有些少見之症候尚有胸口異物感、吞嚥困難、下頷不適、背痛、慢性耳炎等。 目前最快速診斷是依據內視鏡,可以發現食道下端以及胃食道交接 處的黏膜界限有破損或潰瘍。但並非每位病患都有明顯的內視鏡病變,有些患者有其症狀,但無肉眼可見病變。
治療胃食道逆流症,首在生活型式調適,如避免菸酒以及加重症狀的食品及藥品,如含氧化氮製劑、油膩性食物、薄荷、巧克力等。而適度減輕體重,寬鬆褲帶,睡眠時墊高枕頭減少胃酸嗆入食道,進食時後勿立刻躺下等。
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治療,常用的胃乳片中和僅能輕度緩解症狀;抗膽鹼藥物也僅能止痛;胃腸促動劑可加強清除溢酸能力,但也僅五成療效;H2阻斷劑的療效也僅約有60%:近年來引進的強力抑酸劑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可達90%效果,多數溢酸症狀可完全清除,食道下端黏膜破損、糜爛、潰瘍約80至90%可在1至2個月內痊癒,許多患者感覺 治療後生活品質與正常無異,但藥價高,較難長期使用。
除降酸藥物外,運用腹腔鏡修補膈疝也可適用於年輕須長期服用藥 物患者,有些新技術如使用內視鏡燒灼術提高食道下端抗酸的能力,則正在研發中。
----------------------------------------------------------------------------------------------------
GERD 胃食道逆流衛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