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女「便便有血」 竟是大腸癌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何炯榮/彰化縣報導】

2014.06.29

豬哥亮等多名藝人罹患大腸癌,不少人好奇「怎麼都是大腸癌?」實際上,彰化地區最近3年內篩檢大腸癌的民眾倍數增加,確診年齡下降,顯示農業大縣難以避免飲食習慣西化,提高大腸癌罹患機率。

 

一名22歲女大學生因突感頭暈目眩,臉色慘白,同學護送她到員林鎮員榮醫院急診,醫師吳肇鑫直覺是嚴重貧血,女大學生說「便便有血」,經大腸鏡檢查,證實大腸癌第二期,手術切除病灶,恢復良好,現在定期回診。

 

還有名28歲女子陪治療大腸癌的父親回診,聽從醫師建議做篩檢,發現大腸有1公分瘜肉,趕快切除。她慶幸及早發現,否則拖到50歲以上才檢查出,瘜肉恐怕變成腫瘤。

 

彰化秀傳醫院教學副院長楊基滐說,彰化地區最近3年內,篩檢大腸癌人數從每月100人成長到300人,一方面是民眾健康意識提高,願意主動篩檢,另一方面跟飲食西化,食物多肉、多油、少纖維有關。

 

員榮醫院副院長吳肇鑫表示,女大學生平常喜歡吃燒烤、牛排、油炸食物,幾乎每星期都會跟同學逛夜市大吃,不知不覺中大腸癌就上身了。

 

大腸癌有家族遺傳性,彰化縣一名男警官5年前因他的阿公、伯伯、叔叔、2名姑姑,都先後罹患大腸癌,他非常擔心,到員榮醫院檢查,發覺大腸已長3粒小瘜肉。吳肇鑫說,這名警官手術後每兩年檢查一次,都發現新瘜肉長出,立刻手術切除,目前健康良好。

 

衛福部統計102年國人十大癌症中,大腸直腸癌居第三。楊基滐說,大腸癌初期沒明顯症狀,大概從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長,推測大腸腸道是否長瘜肉、腫瘤,到了血便、腹痛、體重下降,大腸癌往往進入第二期。

 

員榮肝膽腸胃科醫師賴昱良表示,大腸癌的尖峰發病族群是560 歲,以往很少發生在年輕人身上,近年確診患者年齡層有降低趨勢,定期作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早日發現和治療,大腸癌也不可怕。